其實這樣的情節在大部分人的生活中也不斷在上演,舉例來說,當辦公室裡有主管在,大家就會好好做事,主管不在的話就會比較放鬆,所以我很好奇老師會採取怎樣的做法來解決這件事。
更重要的是,從往年數據來看,歷屆32部在美國製片工會獎得到最佳劇情片的電影(尚未包含《樂動心旋律》),共有22部最終在奧斯卡成功抱回最佳影片,換句話說,美國製片工會獎僅10次與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不同。而根據《關鍵評論網》的〈原來奧斯卡那麼好預測(下):要猜小金人得主?看專業的公會獎下注最準〉文章指出,奧斯卡在最佳影片決選上採取的是「排序制」,意即會員投票選出最佳影片得主時,並非僅投出一票,而是要將所有入圍影片依照喜好程度排序,計票時則會將每一輪票數最少的影片其選票打散,重新分配給選票下一個順位的影片,反覆計算直到有單一部片票數過半為止。
《樂動心旋律》的夏安海德在改編劇本項目中,從《沙丘》、《夜路》、《倒數時刻》、《西城故事》脫穎而出。從數據來看,自2006年第 78屆奧斯卡至今,歷屆最佳影片得主僅有《水底情深》、《游牧人生》沒有拿到劇本獎,其餘最佳影片全數和劇本獎綁在一起(原創或改編),因此從歷史推論,可以大膽地說,要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基本上一定要在劇本獎中獲得肯定。而近10年僅有2016年《大賣空》、2017年《樂來越愛你》、2020年《1917》在拿下美國製片工會獎後無緣奧斯卡最佳影片,這3屆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分別是《驚爆焦點》、《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以及《寄生上流》。2022第9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於台灣時間下週一舉辦,在影藝學院會員投票的這段期間,各大賽前風向指標獎項也陸續揭曉得主。在北美獎季所有頒發最佳影片的前哨戰,僅美國製片工會獎擁有和奧斯卡最佳影片同樣的投票制度,也因此更加具備準確性,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製片工會獎一直被視為是奧斯卡最佳影片強力指標的主因之一。
製片工會、編劇工會、演員工會2022美國製片工會獎上週末公布得獎名單,《樂動心旋律》從《沙丘》、《犬山記》、《西城故事》、《千萬別抬頭》、《貝爾法斯特》等強片中脫穎而出,奪下最佳影片,當然,拿下此戰的最佳影片,更加增添《樂動心旋律》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機率與信心。而稍早,Apple TV+的《樂動心旋律》則抱走美國製片工會獎(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PGA)、美國編劇工會獎(Writers Guild of America,WGA)等大獎,也讓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之爭,幾乎成為兩家串流平台互別苗頭的戰場。」野呂技師等人突然聽到帳篷外傳來不尋常的聲響,帳篷頂部也開始有液體滲入,這些有著豐富登山經驗的日本技術人員,瞬間明白大事不妙。
安全起見,探險隊幹部們緊急命令隊員將營火熄滅,全員回到帳篷內,改以行動口糧作為晚餐。野呂技師衝出帳篷,藉著微弱的油燈火光,他看到自己帳篷的天幕已經被風吹走,且不只他的,經確認後,探險隊全員使用的數十張天幕都被風吹飛,即使他們想取新的天幕重新架設,礙於風勢過大,根本無法補救。要是有其他想法,可能就走不回來。隊伍分成兩大部分:隘勇與苦力先行出發,警備人員與探險隊幹部殿後,其中,探險隊幹部們又在露營地確認現場狀況,最晚才踏上歸途。
在沒有風卻十分乾爽的高山美景中前行,下午3點不到已經抵達合歡山山腳。大雨停是停了,但氣溫降到零下5度。
22日上午6點,野呂寧等探險隊幹部討論著是否還要繼續前進。剩下的數名隘勇、苦力以及警備成員勉強在四周搜尋,卻因這些苦力逃跑的速度飛快,加上大雨阻擋視線,沒辦法找回任何一名。「再往上是合歡山的鞍部,那裡很平坦,適合我們這麼多人一起紮營,也可避風。「我們不能再前進了,就在這邊紮營。
隨著眾人開始紮營,太陽西沉,天氣也漸趨寒冷,在分配保暖衣物後,探險隊員們聚集到火堆旁取暖。這些苦力凍死在地上,共有數十名,他們的手腳被凍得僵硬如鐵棒,已經死亡多時。「那時候腦袋一片空白,只想著往前走,只能這樣想,其他都不去管。合歡山頂上這些僅存的人員:幾名隘勇與苦力、全數警備成員與探險隊幹部員,擠在一起,勉強度過這飢寒交迫的不眠之夜。
「我們該怎麼辦?」 「這樣帳篷全部溼透只是遲早的事情。」 透過翻譯,探險隊幹部們得知原住民不願意往前的原因,但更多的卻是不解。
」 聽到這句話,野呂、財津等探險隊幹部忍不住笑起來,隨即閉上嘴,認真趕路。」 來回幾次溝通後,見許多原住民不願意一起登上鞍部,探險隊只好與他們道別,繼續攀登,4點登上合歡山頂,並由幹部選好適合露營的凹地後,打開天幕,紮營生火,開始煮晚餐。
風勢漸增,氣溫也逐漸下降,天空落下摻雜著冰塊的大雨。後面的探險隊員以及幹部們看到這情況,清楚這人若繼續倒在這裡,肯定會死亡,但更明白的是,要是去救助這些苦力,自己也將凍死在此處,只能繼續前進。此時隊伍前方卻出現了騷動。」 野呂看著這些在冰雹與大雨中嘗試補救的日本籍探險隊員,他們臉色發白、惶恐不安,但比起這些日本人,那些平常居住在山腳下且語言不通的漢人苦力肯定更加難熬,因此他下令探險隊幹部及警備隊員全數去安慰這些隘勇、苦力人夫。接著他們看到了昨晚逃跑的苦力屍體。回程上,他們先遇上漫長的懸崖峭壁,走錯一步就會墜入溪谷,又冷又累的隊員們只能依靠意志力苦撐,繼續往前,不斷彼此激勵,相互鼓舞同伴前行。
氣溫快速下探,隊員四肢因為寒冷而逐漸失去知覺,只能躲在帳篷內,藉由隊友的體溫,掙扎留住身上僅存的暖意。文:藍色羊駝 1913年台灣史上最大山難(上):將近300人的合歡山探險隊,只有57人平安無事 惡夢般的3月21日 3月21日這天上午,天氣相當舒爽,探險隊一會兒走在天空晴朗的高山草地上,一會兒又身在雲霧中,顧盼間,還可看到閃耀的太陽下,清脆又連綿不絕的山巒,讓隊員們心情十分愉快,腳步也輕盈起來,整個隊伍行進速度頗為快速。
接著,突如其來的大霧包圍住探險隊員們,濃霧令隊員僅能看到自己前後方的同伴,能做的只有前後隊員相互扶持,前進一步算一步。野呂技師與相澤警部覺得奇怪,走向前去,只見作為嚮導的原住民們不再往前,七嘴八舌地努力向日本人傳達些什麼。
最終,由野呂寧下令,全員只帶上必要的文件、測繪工具、防身槍械、必備口糧,此外一切全數原地丟棄,輕裝折返櫻峰分遣所。雲霧下壓,籠罩在探險隊的四周。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地獄般的回程 22日上午7點,探險隊開始他們的回程之旅。發號施令後,野呂取出溫度計,見上頭顯示著目前僅攝氏零下3度,還未等他想出下一步對策,剛才前去鼓勵人夫的幾位日本警察跑了回來。」 「而且要登上鞍部才能達成這次探險的目的。」探險隊內一名警備人員之後向依田支廳長這樣說道。
行進途中,幾位苦力因為寒冷而四肢失去知覺、手腳凍傷,無法行動後倒下。」 野呂寧趕忙跟著這些警察到苦力駐紮的帳篷前——幾乎都是空的,百餘名的隘勇與苦力已經逃跑,而原本一起上山的原住民們也消失無蹤。
天空並未放晴,而全隊又冷又累,隊中半數人失蹤,現有的補給物資也缺乏人手搬運,繼續向前,只會全隊覆滅,只能打消繼續前進的念頭。早在出發前,就已經向探險隊全員,尤其是隘勇、苦力人夫等叮嚀,要大家以最慎重的態度來防範可能出現的危險。
探險隊除了要避免天氣的威脅,也要提防太魯閣蕃的攻擊最終,由野呂寧下令,全員只帶上必要的文件、測繪工具、防身槍械、必備口糧,此外一切全數原地丟棄,輕裝折返櫻峰分遣所。
大雨停是停了,但氣溫降到零下5度。此時隊伍前方卻出現了騷動。22日上午6點,野呂寧等探險隊幹部討論著是否還要繼續前進。」野呂技師等人突然聽到帳篷外傳來不尋常的聲響,帳篷頂部也開始有液體滲入,這些有著豐富登山經驗的日本技術人員,瞬間明白大事不妙。
後面的探險隊員以及幹部們看到這情況,清楚這人若繼續倒在這裡,肯定會死亡,但更明白的是,要是去救助這些苦力,自己也將凍死在此處,只能繼續前進。「再往上是合歡山的鞍部,那裡很平坦,適合我們這麼多人一起紮營,也可避風。
」 來回幾次溝通後,見許多原住民不願意一起登上鞍部,探險隊只好與他們道別,繼續攀登,4點登上合歡山頂,並由幹部選好適合露營的凹地後,打開天幕,紮營生火,開始煮晚餐。剩下的數名隘勇、苦力以及警備成員勉強在四周搜尋,卻因這些苦力逃跑的速度飛快,加上大雨阻擋視線,沒辦法找回任何一名。
行進途中,幾位苦力因為寒冷而四肢失去知覺、手腳凍傷,無法行動後倒下。接著,突如其來的大霧包圍住探險隊員們,濃霧令隊員僅能看到自己前後方的同伴,能做的只有前後隊員相互扶持,前進一步算一步。